访客您好,今天是:
页面放大 页面缩小 高对比度 取消高对比度
 
 政策咨询、维权服务热线电话:12385
   
站内搜索
 
理论研究
  龙口市残联创造性解决在残疾人康复训练工作中的瓶颈问题  
 
发表时间:2015-07-30 11:00
来源:龙口市残联 丁少军
 
 
    近年来,我市在创建残疾人“人人享有康复服务”示范市活动中,发现在残疾人康复工作领域中有一个制约残疾人康复训练发展的“瓶颈”问题:在镇、村级残疾人康复指导站或康复服务室中,康复器材“闲置”现象比较严重,但一直没有有效解决。
    2014年我们在深入基层的调研工作中发现了上述问题,提出了新的工作思路和解决办法。我们把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命名为:“愚公不移山”致富决策选择暨残疾人康复训练器材使用的“拟人化”设计。
    这一创新性思路原创类比模型主要内容:源于人尽皆知的成语“愚公移山”,并在此基础上,进行了类比和衍发。为规避“移山”成本过大,“愚公不移山”致富决策选择有二:(1)走出去。把自己移走,到全国和世界各地去挣钱、去发展;(2)请进来。把山外的人们移来游山玩水,让人把钱送进山里来。“愚公不移山”致富决策选择的道理只有一个:好的选择都是在限制中逼出来的,就看你愿不愿意换脑筋,换一种想法,多一条思路,正确的决策就找到了。
    针对康复工作领域中制约康复训练发展的“瓶颈”问题:在镇、村级康复指导站或康复服务室中,康复器材“闲置”现象比较严重。有相当一部分残疾人基于各种原因,没到站或室进行训练。按照“木桶效应”,一桶水容量的多少取决于最短的木条。残疾人康复训练能否有效发展取决于“瓶颈”的解决,否则,优势不优,劣势更劣。如按常规思路让残疾人按要求到站或室训练,所要支付的组织成本、协调成本、动员成本等过大,收效甚微。
    “愚公不移山”给予的启发是:既然人“请不进来”,那么就让康复器材变成人“走出去”。我们设计了这样的“拟人化”方案:步骤一,康复器材“出门”。采取无偿使用、有偿租借、合租合借等方式让康复器材“走出”站或室;步骤二,康复器材“进户”。康复器材和残疾人相互“交流”的结果,势必引发“攀比心理”和“从众心理”,最终会导致康复器材的供给和残疾人的需求不平衡;步骤三,康复器材“回家”。当供给远远满足不了需求时,让康复器材“回家”,把有需求的残疾人统统“请进来”,制定出个性化的训练方案,增强训练效果。这样既实现了资源利用的最大化,又加强了残疾人之间的沟通,有利于群体社会资本的积累和发展,能进一步加强残疾人群体的自信力、凝聚力和向心力,更大程度上启发社会正能量。
 
     
 
     
 
更多>>>
 
     
 
     
 
更多>>>
 
文件下载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