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作动态
  追踪榜样——讲述我们的故事|| 第八辑:双手推出光明  
 
发表时间:2019-09-06 12:05
来源:市残联
 
 

电脑旁50岁的王建波正在熟练的操作着电脑,刚给客户推拿完,他要将客户资料一一输入电脑里,便于下次对病情的治疗进行判断。这看似我们平时也可以做的小事,换成一个50岁的盲人可能需要比常人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。

20岁,明眸告别光明

20岁的我们应该是什么样子,是草地里肆意的喧闹,是初长成暗藏的喜悦,是懵懂中对未来的美好憧憬……然而时光追溯回1990年,对当时只有20岁的王建波来说这年改变了他的人生……

1990年的一天,像往常一样,王建波来到自己工作的化工厂上班,公司正在研制一批新的化工原料,因为是新研制材料,各个环节都不成熟,王建波跟工友在操作中格外的谨慎再谨慎,虽然前期都非常顺利,但在一种重要原料和另外一种原料混合的过程中意外还是发生了……“将两种原料混合后,没有任何躲闪时间,产生的气体一下子冲到了我脸上,随后眼睛便刺痛难忍,眼前一片黑暗,当时我就想完了,可能看不到了。”事过20几年,虽然王建波再次讲起当年的经历显得云淡风轻,但可以想象,面临眼前的一片黑暗,心理是多么的恐惧。

受伤后的王建波第一时间被送到青岛一所医院进行治疗,虽然一路紧赶慢赶,但大家的努力并没有换回王建波的眼睛,医生诊断并无重见光明的可能,最好的结果也只能保住眼球,不让有毒材料腐蚀导致眼球流失。

20岁便失去光明,这对王建波和家人来说是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的事情,多方打听得知北京医院可以治疗眼睛,抱着最后一丝希望,全家人踏上了去往北京的求医之路。“尽快进行眼角膜移植,否则水分流失后,眼球也保不住。”医生给出同样的结论。再也不能看到了?我只有20岁未来的路怎么办?没有光明的我要怎样生活?……多少个日夜,这些问题时长萦绕在王建波的脑海。

推拿,打开另一扇窗户

    从眼睛受伤后,王建波在北京先后接受了8次眼角膜手术,“每次眼角膜移植进去后,都会被眼睛里残留的化学物质所腐蚀,不得不进行再一次移植。”由于眼角膜移植需要间隔半年以上时间,在北京这段空闲时间里王建波听说治疗的医院里有盲人推拿教学,“眼睛肯定是好不了了,但我也要生活下去,毕竟我还年轻。”带着这样的决心,王建波报名参加了推拿班。

看不到字就听,买来盲人专用的语音系统,将老师讲的录在电脑上反复听,找不到穴位就多练,在人体穴位模型上反复摸索,直到精准找到为止,掌握不好力度就拿沙袋练,一个沙袋随时随地都会出现在王建波手上……在他的努力下,不仅推拿上取得“真经”,眼睛在第八次移植后也传来好消息,“眼睛里的碱性基本消失,眼球保住了。”听到医生的结论,王建波有点不知所措,因为术后第一个白天,他眼睛似乎能略微的感受到一丝丝光了。

传授,助残疾人奔小康

2003年带着学成的技艺王建波回到海阳,在市残联的帮助下,大成推拿康复理疗中心成立了。因为好的服务和精湛的技艺,很快大成推拿康复理疗中心便得到了大家的青睐,不少人慕名而来推拿。“虽然眼睛看不到,但我是幸运的,至少我有一门可以吃饭的手艺,但有些盲人不仅生活在黑暗之中,也缺少安身立命的手艺。”帮助更多的盲人改善生活,成了王建波想要做的事儿,于是他主动对接残联,道出了想法并得到了残联的一致认可和大力支持。

几年时间里王建波先后教授了几百名徒弟,有海阳的,有外地的,还有很多慕名前来拜师的,王建波都一一接纳,将自己所学倾囊相授,学成后的徒弟,在王建波的鼓励下都一一开起了推拿店,帮助更多人恢复健康的同时,也增加了不少收入。

随着时间的推移,教授徒弟的成就已经不在是王建波的目标,转而建起了老年公寓,“公寓基本收纳的都是贫困、孤寡老人,无儿无女,让他们在这儿有个晚年保障,也算是给社会做了些贡献了。”在公寓里,每当听说有盲人住了进来,王建波都忍不住感叹一番,“你要是比我晚出生几年,我肯定会将我的推拿技术教给你,靠自己的双手改善自己的生活。”感叹之余王建波也一点一点做了自己的贡献。


 
     
 
     
 
更多>>>
 
     
 
     
 
更多>>>
 
文件下载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